一场「新流量入口」之战已不可避免。
在两年之前还籍籍无名的小程序,如今已是移动互联网的新贵。
2018年7月,电商黑马拼多多赴美上市,小程序被认为功不可没。
在微信无法打开淘宝链接的情况下,拼多多微信小程序除了展示商品外,还为拼多多低价拼团的营销传播提供了快车。
2018年11月,同程艺龙在港上市。
据相关数据统计,同程艺龙约65.7%的流量都来自于腾讯的微信平台。在微信支付界面中,“火车票机票”和“酒店”接入的都是同程艺龙的小程序。
小程序成为了新的掘金之地和不可多得的流量入口。
巨头入场
2017年1月9日,微信第一批小程序上线。
一个月后,摩拜单车与微信联合宣布,用户只要通过微信“扫一扫”扫描车身二维码,就可以直接进入摩拜单车微信小程序并扫码开锁。
人们猛然发觉,小程序是一个谁也无法忽视的风口。
阿里意识到小程序拥有无限的能量。
2018年,阿里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10亿基金专门用于激励、孵化支付宝小程序生态创业者。阿里旗下阿里云、支付宝、淘宝、钉钉联合发布了“小程序繁星计划”,宣布拿出20亿作为技术补贴和商家运营补贴,扶持小程序开发者。
阿里的战略打法是全方位、全维度打造生态闭环系统,在布局小程序上也不例外。
与擅长社交、游戏等线上应用的微信小程序不同,支付宝小程序更精于交易和服务。
阿里小程序有着先天优势。
支付宝近几年做了很多生活服务方面的功能,这也让不少用户早就习惯于用支付宝来处理生活中的一些琐事,比如水电缴费、社保公积金、依托于蚂蚁信用的免押金租房、租物等等。
阿里小程序深耕生活服务,极有可能创造一个新的关于生活服务的生态场景。
微信小程序的地位也许在短时间内难以撼动,但随着更多玩家入局,这块蛋糕正在不断被分食。
百度小程序也是其中一员。
和微信小程序、阿里小程序不同,百度小程序的差异化在于开放搜索、地图等重要入口,百度小程序的口号是“更自然、更智能、更开放”。
百度小程序的显著特点在于不仅可以在百度相关的入口运行,也可以在58同城、B站等其它App上运行,更具诱惑力的是,百度将开放出自身平台流量导入小程序的开发者生态。
以携程为例,当用户搜索查看某景点的关键词时,百度APP会通过信息流推送此景点的相关文章,并将携程的订票小程序和酒店预订小程序内嵌在文章页面。
布局逻辑
不管承认与否,互联网流量正在遭遇瓶颈,并且流量成本已变得十分高昂。
在流量红利面临增长停滞的档口,互联网巨头纷纷抢占小程序高地,其背后的布局逻辑,概括归纳为以下三点。
第一,更高效的连接。
当所有的信息和服务被封装在一个个APP里的时候,APP就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,互相之间没法交换信息,但小程序却能被系统统一检索到,甚至可以直接搜索到小程序里面的内容。
可以说,小程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信息孤岛化的局面。
第二,加速线上线下融合。
小程序轻快、简易而且开发成本低负担小。于商家而言,更易于收集用户画像和建立会员档案。
比如率先打开智慧零售场景的永辉超市。随着永辉超市的小程序开发上线后,会员增速是以前的2倍,留存率达到60%。
数据比任何表达都更有力量。
第三,打造自身闭环生态圈。
未来互联网行业的竞争,不再是单兵作战,而是上升到生态圈的新高度。
借助小程序,互联网巨头可以搭建并完善自身生态圈,将流量分发的权利牢牢攥在自己手中。
结语
APP是重功能型应用,而小程序则是轻功能型应用,用完即走。对于没有必要做APP的商家,小程序能以更为简单,更为低的成本完成订单转化。
小程序发展至今,已有三年时间,时间虽不长,但流量惊人,无论是从使用习惯还是应用场景层面看,小程序已不再“小”。
▌本文来源:虎嗅网、钛媒体等
声明:部分文字内容与图片来源网络,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